AI 摘要

这篇文章探讨了时间流逝的感知与生活节奏的关系,指出在不同阶段时间的流速感受差异。作者反思了工作与休息日的能量消耗,强调保持思考的重要性,以应对焦虑和内耗。尽管AI生成内容迅速,但个人的思考与自省仍然具有独特价值。

很多人都有感慨过:“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?”、“一眨眼就几年过去了”之类的话。对我而言,这种感觉也挺强烈的,尤其是现在。

时间的流速

对我而言时间流速最慢的可能是小学时期吧,感觉每堂课的40分钟都是漫长的,即便是下课的十分钟休息时间也能干很多事。为什么上了大学后就感觉时间不耐用了呢?工作后更甚,以前一堂课(40分钟)的时间好像只够我打两份文件,或者说早上恰个早餐泡个咖啡就已经40分钟过去了。

之前偶然看到过一个很有趣的,关于时间的流速和思考的关系:
——思考越活跃,时间的感知就越慢
可能这也是为什么发呆能够让人跳过一段时间,没睡够后的“小睡一会”闭上眼就是几十分钟到一俩小时。

疲于应付一切和后果

难得的休息日让人想要进步(我太想进步了bushi),但平时7点多就能出门上班的自己却不能在休息日的10点前获得精神饱满的一个早晨,说到底或许是社交能量耗尽的后果。

现在多多少少能理解有些人刷短视频摁刷一俩小时的这种情况了,当我的能量几乎耗尽的时候,打开游戏都是一件比较艰难的事情。这时一个不需要用脑的事情变得更有吸引力了。身边的不少人已经学会了在私信或者群里拉史,这大概也算一种通过乐子能量给自己充电的方式吧

一年前可能还会觉得不够刻苦,现在觉得生来就没必要受苦。何况有的人出生就在罗马并且带着各种天赋,从小就是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。想必是羡慕不来罢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,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就是既不要在蜜罐里也不要自找苦吃。

保持思考

越是焦虑,可能越是导致思维被浪费在无意义的内耗,最后效率低到什么也做不成。或许已经过了最容易吸收新知识的年纪了,但还是希望自己能够保持思考,去把握接下来的每分每秒。这就是这篇文章的全部了。尽管AI生成这样的“无意义文章”只需要几秒,自己写的半小时的代码也不如AI用5秒生成的可靠,但这就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思考,能够时刻自省就足够了。

(封面图来自VRC打姜丝的截图)

此作者没有提供个人介绍
最后更新于 2024-10-22